close

《後宮甄嬛傳》中的姓名學

王浩驊

《后宫甄嬛传》中的姓名学

   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《後宮甄嬛傳》,改編於同名小說。而因為電視劇的熱播,這部2007年就開始在網上連載的小說也再次引起了大家的關注。

    有網友評論說:在這部戲是一部勵志劇,甄嬛三起三落。甄嬛一起一落為的是爭愛,二起二落為的是爭寵,三起三落為的是爭權。甄嬛的一生說明了一個道理:靠美色,靠寵愛,靠男人,靠娘家,都是靠不住的,最關鍵的是要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。

    正如有人說,一百個人看《紅樓夢》,就會有一百種不同的看法。我看《後宮甄嬛傳》,卻是因為這部戲中人物的名字。

 

一、女主角的名字多次成為戲中的引線

    甄嬛選秀女時本無意入宮,卻不慎在回答皇帝關於自己名字出處時,回了一句「繯繯一裊楚宮腰」,引起了皇帝的注意,才細看其容貌,終被選入宮。

    深得皇上寵愛後,只有兩人時候,皇帝稱她為「繯繯」;她的封號為「莞」,並一路由莞貴人---莞嬪---莞婉儀----莞婕妤---莞貴嬪---莞妃---莞淑妃,而到皇貴妃。皇帝夢中的一聲「莞莞」,曾令甄嬛心生懷疑,但皇帝的解釋令她釋然,為之後劇情埋下伏筆。

    當甄嬛更得皇帝信任後,冊封典禮上卻中了皇后之計,誤穿純元皇后故衣,激怒了皇帝,甄嬛失寵;也讓她明白自己一直以來只不過是純元皇后的替身,更看到皇帝寫的懷念純元皇后的文字「總有莞嬪類卿,但曾經滄海難為水……」,惜自己情感錯付,萬念俱灰,自請出宮修行。但為了保護自己剛出生的女兒周全,特為其取小名「綰綰」,與純元皇后的小名「莞莞」近音,以期皇帝愛屋及烏。果然皇帝因此名特別喜歡這個女兒,賜號「朧月帝姬」,並一直寵愛有加。

 《后宫甄嬛传》中的姓名学

二、後宮中娘娘們的名字各有千秋

   《甄嬛傳》中的經典名字處處可見。

    皇后娘娘朱宜修 「宜修」二字,其意深矣!

    已故的純元皇后朱則柔,小名「莞莞」,對她的描述都是出自他人口中,更讓人只能存在於想像之中。

    甄嬛的好友沈眉庄,美麗嫻靜,大方得體,與名字相得益彰。

    華妃名世蘭,蘭雖為花草,與「世」結合,卻增添了霸氣,凌然超越於眾妃之上。

    劇中的另一關鍵人物,華妃的智囊,後來倒戈一擊的曹貴人,溫儀公主的生母曹琴默,皇帝都說她「名如其人」,撫琴的技藝平平。但她的心計頗深,在默默中殺人於無形。

 

三、宮女們的名字也是別出心裁

    就連丫鬟們的名字也是別出心裁。

1、流朱、浣碧的名字,恰似活動的色彩

    流朱、浣碧,是甄嬛的兩個貼身丫頭,自幼隨她一起長大,並陪她入宮,依為心腹。流朱為了甄嬛而死,浣碧則還是甄嬛的同父異母妹妹,先曾背叛甄嬛,並先於甄嬛愛上清河王,一直情思暗藏,伺機終於成為清河王的側妃。這兩個丫鬟,雖然身份不高,卻在劇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。

2、「春夏秋冬」四字入名,卻渲染了不同的生機

    春夏秋冬四季,常見於舊時丫鬟宮女的名字中,但大多是為了主人喚著方便。諸如春花、夏荷、秋菊、冬梅等名字比比皆是,最出名的丫頭要算是膾炙人口的《唐伯虎三笑點秋香》中的秋香了,但引人注意的也是唐伯虎的才華橫溢和秋香的貌美,秋香這個名字只是一個美女丫鬟的載體。

    而《後宮甄嬛傳》卻不同。同樣是「春夏秋冬」四季用在下人的名字中,「繪、綉、剪、染」四字,卻賦予了皇后的四個近身宮女別樣的風情:繪春、綉夏、剪秋、染冬,好一幅手繪的四季圖。

 

   其他,再諸如太后的貼身伺女竹息、竹語等,都令人難忘。

 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v598737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